清晨,坪山街道龙背村在鸟鸣中苏醒最好的配资官网,楼栋长已经开始逐层巡查。“阿婆,门口这袋垃圾我顺手帮您带下去啦!”“小李,你这个窗户玻璃破损了,太危险了!我把刘大哥的微信给你,他修理手艺特别好。”……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龙背村发生。自2024年以来,在深圳坪山街道综合网格治理改革的背景下,坪山社区率先推出了楼栋长微治理改革(楼栋长之家建设)工作,详细制定了“楼栋长之家”的建设方案、村规民约、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让这个有着两百余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正在楼栋长的守护下焕发新生。
台风中的“安全守护者”
“各位邻居,台风预计明后天影响深圳,请大家关好门窗,收回阳台花盆,尽量减少外出!”今年9月,在超强台风“桦加沙”来临前的关键48小时,楼栋长曾大哥在居民微信群中接连推送了数条防风防灾知识要点并逐户走访提醒。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楼栋长作为居民“身边人”在事前预警阶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将“防患于未然”落到实处。
曾大哥在巡查中发现,一楼栋附近某厂房的部分员工对台风威胁认识不足,并未加固门窗、转移物资。厂房负责人有些犹豫:“我们这里以前也没出过事,应该没问题吧?”曾大哥拿出手机展示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测,并给负责人看了网上厂房台风受灾的案例。“以防万一嘛,总比事后后悔强,我也搭把手,咱们一起整理场地。”曾大哥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厂房负责人,他随即组织开展台风防护工作。
台风过境后,和曾大哥一样,坪山社区291名楼栋长第一时间投入灾后排查工作,详细记录负责楼栋及周边区域的每一处树木倒伏、围挡破损、严重积水等的具体位置和受损程度,迅速上报社区:“3号楼前有棵大树倒伏,堵住了进出道路。”“5号楼门前村道上的护栏倒了。”这些报告简洁明了、定位准确,为恢复秩序、保障安全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对于能够立即处理的小范围积水或杂物堵塞,楼栋长们主动进行清理,确保排水通畅,赢得居民们纷纷在群里点赞。
居民争做“当家人”,切实发挥“领头雁”作用
楼栋长微治理的核心是让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家人”。坪山街道坪山社区的楼栋长们通过参与消防、房屋安全、调解技能等培训,以及实地参与消防安全“夜剑”行动,具备了相关知识技能,承担起所在楼栋的民情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邻里纠纷调解员和平安建设巡查员等多重角色,把问题和矛盾消化解决在每个楼栋和楼屋,实现居民事由居民作主,居民事居民商量着办。“楼长说事”项目,邀请楼栋长代表围绕消防安全、邻里关系、环境卫生、文明停车等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说事议事评事,推动解决区域健身器材损坏、排水管脱落、路灯不亮、噪音扰民、道路破损等30余项问题。
同时“楼栋长之家”还成立楼栋长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走访慰问、邻里互助、卫生巡查、安全检查等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在小区居民日常管理中形成“有时间做志愿者,有事找楼栋长”的习惯和理念;成立楼栋长应急分队,充分整合社区警务室、综合网格组、社区交安站、居民小组治安力量,广泛开展纠纷调解、巡控值守、突发事件处置、违法犯罪先期制止等片区治理,维护居民安全。
在楼栋长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坪山社区市容环境持续向好,36处电箱创意彩绘让破损老旧的“小广告聚集地”变成“文明宣传名片”……看到居住的社区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更加和谐美丽,楼栋长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与为民服务、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不断提升,有效激活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目前,坪山社区已实现“楼栋长之家”100%覆盖,通过“楼栋长微治理”模式弥补了该社区无居民小组管理的城中村的治理空白。楼栋长治理虽“微”,却带来了社区的“大”变化。走进如今的坪山社区,楼道干净整洁,邻里关系和谐。实践表明,当居民成为社区的“当家人”,传统村落便能在现代化治理中焕发新的生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海城 通讯员 黄周缘 梁翠
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